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,工程建設行業進入了信息化時代,通過移動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智慧工地真正體現了安全生產,真正體現了科學管理。
工程建設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部門和支柱產業,同時又是安全事故多發的高危行業。施工場地都需要進行統一的管理,而施工階段的場地管理對于工程成本、進度、質量和安全等方面至關重要。
但傳統的施工現場管理由于勞力密集、管理粗放等特點,效率較低,在勞務、安全、材料、環境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。
怎樣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,減少事故的發生,杜絕各類違規操作和不文明施工行為,提高施工質量,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。
目前主要大型國企都在嘗試推進智慧工地,通過智慧工地平臺管理系統來解決上述問題。
智慧工地包括BIM制圖、視頻監控、勞務門禁、環境監測、質量安全、物資管理、設備管理、人員定位、塔吊監控、智能地磅、施工電梯監控、集成定制開發服務等軟硬件,逐步改變傳統現場人力管理困難、信息更新不及時、安全無保障、環境污染等問題,及時了解現場項目人員的動態信息,掌握現場工程進度。
從技術層看
智慧工地是通過物聯網、因特網、通信網絡進行傳輸,RFID、GPS、紅外線感應、移動終端、電子標簽、圖像識別、人臉識別、熱感、光感、位移監測。
從應用層看
包括質量巡檢、實測實量、進度控制、視頻監控、塔吊監測、環境監測、水控電控、配電箱、目標成本、資料管理、BIM應用、安全巡檢、危化品巡檢、安全教育、虛擬現實、實名制、安全帽、現場勞務、稱重單、移動式接觸網等。
平臺實現了各系統之間的統一集成,實現了數據共享,無需重復輸入,實現了統一管理,通過對各子系統數據的提取和分析,體現了各項目的管理水平和進度,為下一步的管理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持。
智慧工地管理系統目前處于1.0階段,由幾個大屏顯示的模塊組成,可以實現對工地的可視化精細化管理;但是,智慧工地中各模塊的組合和相互關系并不緊密,不能充分體現集中化和大數據的優勢。
智慧工地的主要特點是集成化管理,實現智慧工地的統一部署、統一維護、統一運行監控和統一集成展示;互聯互通,消除信息孤島,實現設備聯動、管理協調和數據共享;根據需要,可以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靈活配置所需的應用和設備。
智慧工地圍繞人員管理(Staff Management)、安全生產(Safety Production)、監管(Supervision)和服務(Service)四個方面,通過對各類數據的收集,實現了對工地的全方位智能化監管,創新搭建起具有生態城特色的智慧工地4S管理平臺。
借助實時數據,平臺一方面可實現施工現場監管的扁平化、快速化,確保風險隱患“早發現、早預警、早處置”;另一方面,借助智慧化手段,能實現24小時全方面監管,減少人為因素對施工現場的干擾。
工程建設行業繼續拓展智慧工地應用場景,有利于推動提升工地管理的數字化、精細化、智能化、規范化水平,讓施工現場更文明、建筑品質更可控、行業管理更高效。
未來,智慧工地管理系統應以安全為切入點,軟硬件結合,實現工程建設的全方位管理,實現安全、質量、進度、成本、人員相結合,充分發揮大數據在數據分析、人員、進度管理等方面的建設優勢。
聲明: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,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